本发明涉及砂岩型铀矿找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定量预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找矿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1、选取特征变量,并对铀成矿远景区进行预测;2、采用三态法进行特征变量赋值;3、选取特征变量权系数;4、建立定量预测模型,进行远景区预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定量预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找矿方法,可以用于层间氧化带型找矿,利用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了巨大的找矿突破,先后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和大营等多个“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我国铀矿找矿史上的重大突破。
1.一种定量预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找矿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特征变量,并对铀成矿远景区进行预测; 根据待勘探地区铀矿床特点,选取氧化-还原界面、成因相、砂体厚度以及“泥-沙-泥”结构稳定性为特征变量,在已有铀矿化信息变量的基础上,对铀成矿远景区进行预测; 步骤2、采用三态法进行特征变量赋值; 步骤3、选取特征变量权系数; 采用平方和法、乘积矩阵主分量法或者概率矩阵主分量法,确定特征变量权系数; 步骤4、建立定量预测模型,进行远景区预测; 根据上述步骤选取的特征变量及权系数,建立待勘探区域定量预测模型为: y=AiLi+BiMi+CiNi+DiPi+EiQi 其中,Li为第i个单元氧化-还原界面变量值;Ai为第i个单元氧化-还原界面变量值权值;Mi为第i个单元已有铀矿化信息变量值;Bi为第i个单元已有铀矿化信息变量值权值;Ni为第i个单元成因相变量值;Ci为第i个单元成因相变量值权值;Pi为第i个单元砂体厚度变量值;Di为第i个单元砂体厚度变量值权值;Qi为第i个单元“泥-沙-泥”结构变量值;Ei为第i个单元“泥-沙-泥”结构变量值权值;y为第i个单元成矿关联度,表示了该单元找矿的有利程度; 将待勘探区域进行网格化,分成若干个控制单元,并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每个单元的成矿关联度,并根据每个单元的成矿关联度值,确定待勘探区域的找矿远景; 待勘探区域的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氧化-还原界面直接控制这铀矿体的产出部位,是区内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其权系数选取为0.25;已有铀矿化信息是预测铀资源潜力最为直接的证据,其权系数选取为0.25;成因相决定着铀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而控制含氧含铀水的运移路径,以及铀矿体的赋存部位,其权系数选取为0.2;砂岩厚度的大小及分布稳定程度决定着铀矿体的储集空间,其权系数选取为0.2;待勘探区域内“泥-砂-泥”结构整体发育较好,只是局部地区分布不稳定,其权系数选取为0.1; 所述的步骤2中进行特征变量赋值的具体步骤为:根据特征变量对成矿的有利程度,利用三态法进行特征变量赋值,其中,根据对成矿有利的标准,对特征变量赋予1、0或者-1三个值,其中,1代表有利,0代表性质不明或一般,-1代表不利; 所述的对特征变量赋值中,对待勘探地区中每个控制单元内发育氧化-还原界面率大于或等于10%为有利,氧化-还原界面率在0%~10%为一般,未发育为不利;发育河道充填组合为有利,河道边缘组合为一般,泛滥平原组合为不利;砂体厚度30~70m为有利,20~30m与70~90m为一般,小于20m或大于90m为不利;“泥-砂-泥”结构发育且分布稳定为有利,发育但不稳定为一般,不发育为不利;存在工业铀矿孔为有利,存在铀矿化孔或铀异常孔为一般,全部为无铀矿孔为不利,空白区为性质不明。
请联系平台
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