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至少包括:倒置显微镜和精准温控载玻片;精准温控载玻片包括:载玻片基底,温度传感元件,图案化加热层,保护层,以及透明保护罩;在实验时,基于图案化加热层来灵活精准控制温度以观测样品液中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且利用透明保护罩对样品液进行保护,防止样品液被污染,避免实验时样品液中微生物扩散而感染工作人员;鉴于透明保护罩的存在,可基于倒置显微镜近距离对样品液中微生物进行观测,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进而,不需要反复进行温度处理和样品制备,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精准温度控制,实验手段灵活且加多样化,实验结果更加精确,避免反复制备样品而带来的致病菌感染风险。
1.一种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 倒置显微镜,以及配合所述倒置显微镜使用的精准温控载玻片;其中, 所述精准温控载玻片包括:载玻片基底,位于所述载玻片基底一表面且设置在样品检测区域的温度传感元件以及图案化加热层,至少覆盖所述图案化加热层和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保护层,以及位于所述保护层上方的透明保护罩;所述载玻片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或聚碳酸脂PC; 所述载玻片基底的所述表面还设置有包围所述样品检测区域的凹槽,所述透明保护罩的下部开口边缘置于所述凹槽内,以至少将所述样品检测区域罩在其内,在样品检测时所述凹槽内滴加有消毒液; 所述图案化加热层穿过所述凹槽在所述样品检测区域外围且位于所述表面的一端探出两个第一触点,同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在所述表面的一端也探出两个第二触点;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触点用于连接温控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两个第二触点用于连接温控单元的输入端,以根据用户设置控制样品检测区域内滴放的样品液达到预设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电连接压块; 所述电连接压块的下表面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电连接凸点,以及所述电连接压块的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所述倒置显微镜的显微镜接口; 在所述电连接压块对应放置在所述载玻片基底上之后,所述电连接凸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相接触;所述图案化加热层和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分别通过所述显微镜接口与集成在所述倒置显微镜内的温控单元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载玻片基底的上表面开设储液槽,导液槽联通所述储液槽与所述凹槽;所述储液槽和导液槽上部开口半包围设置有凸缘,以允许所述储液槽(127)和/或导液槽(129)中液面的至少一部分略高于载玻片基底(121)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化加热层的材质为ITO和/或金属。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化加热层的厚度范围为20-200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厚度与所述图案化加热层的厚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所述保护层的厚度范围为20-1000nm。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压块中填充有用于保持平衡的配重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用于流行病学分析的温控显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压块的显微镜接口为USB接口。
10.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显微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所述精准温控载玻片上的样品检测区内滴加样液,所述样液中包含病毒和/或细菌; 第二步,将所述透明保护罩盖设于所述精准温控载玻片上,所述透明保护罩下边缘置于所述凹槽内; 第三步,在所述储液槽内滴加足量消毒液,以使所述凹槽内充满消毒液; 第四步,将所述精准温控载玻片置于倒置显微镜上进行观察,用户控制温控单元使样液处于不同的温度; 第五步,在第三步执行后3-12小时后,将储液槽内的消毒液吸出,并注入新的消毒液;每隔3-12小时重复执行本步骤; 第六步,控制温控单元使样液升温至130摄氏度,并保持10分钟。
请联系平台
请联系平台